最近,在「工行」的招股的帶動下,我終於開動了我的股票戶口,學著我媽炒服票。
在開始的時候,我發誓,我要比我媽炒得理性,炒得有消息根據,不是像她隨便甚麼都買、甚麼都賣的師奶作風。
於是,當抽中了「工行」後,我便把報紙的「財經版」也納入閱讀範疇內。那是繼讀完本地、國際、副刊後,再要看的版面。
看了新聞不夠,還要看看網上的股票圖表、公司背景,再聽聽公司裡財經主持的「專業」分析、得到所謂見解。
於是,把只得一手的工行(1398)在$3.63價位賣出去後,賺了$370後,幾天後,發現中行(3988)相對恆指或同業的中資銀行股出現大落後,在$3.35試試買了3手。
財經主持從開始時,叫我持有一會,等等機會,忽然中行(3988)以黑馬姿態被宣布在十二月初加入恆指成分股,大家又說這次有眼光。
後來,我算一算,現價徘徊$3.8減買入價$3.35,有0.45的利錢可賺,3手就有$1100(扣了手績費)的利潤。
使一萬元,半個月就賺多了一千元,這十個巴仙,在銀行放整整一年也沒有這麼多。
難怪97前,全民皆股,這一來一去的買賣,就能賺錢,簡直就像種倫敦金般快賺。
中行(3988),等十二月四日前要放,目標價$4.2。
不放的話,要等出業績,十二月末再放。
有人說,路是人走出來; 有人又說,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; 走了好久,走好了長路,我回頭一瞥, 才發現走了又長又迂迴的冤路。 走路的,那裡會有休息。 只有坐車的,才有息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