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跟女友回家在途上,她照樣一上車就開始打盹。
我留意著一對母子,
上車前,母親正責怪著十多歲的兒子,好不容易走到車站。
兒子鬆一鬆肩博,眼盯著地,沒神地跟著母親上車。
在巴士上,開始不自覺留心聽著這一對母子對話。
兒子嘮叨著:「你講先達對面,我就知道來這裡上車,不用亂走枉路。」
「我上次試過在xxx上車,現在改了站。」媽說。(這巴士線幾個月前已改了路線)
沉默......
「仔!」母親大喊。「我們這車是否去東涌的?我沒看清楚就上了車」
「這個方向是去東涌,我上次上了對頭車,去了旺角總站」。兒子有經驗地答道。
母親吁了口氣,安心地坐著,盯著車窗外的移動風景。
然後跟兒子聊起,最近到過而認得的地方,牛頭角,旺角、觀塘......
看到新來港的家庭使勁地認識這陌生的地方。
忽然感慨起來。
我媽住上了三十年,從來沒去認路。只認得去幾個近地方。
有人說,路是人走出來; 有人又說,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; 走了好久,走好了長路,我回頭一瞥, 才發現走了又長又迂迴的冤路。 走路的,那裡會有休息。 只有坐車的,才有息休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